正值高考錄取季,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“傳言”:花錢就能找人代辦學位證?考生身份轉為“國際交流生”就能低分錄取……注意了,那可能是騙子在向你招手。
湖北省公安機關日前披露了一批“代辦學位證”“低分進名?!钡膶W歷學位類詐騙案。這類詐騙的主要套路是什么?考生和家長應如何防范?記者帶你了解。
今年5月,湖北十堰的王先生匆匆到派出所報警稱,自己找“朋友”花錢辦的重點大學“研究生學位證”,在學信網(wǎng)上查不到相關信息,懷疑自己被騙了。
原來,2018年的一次同學聚會后王先生委托劉某代辦某重點大學碩士學位證。今年4月,王先生拿到了“碩士學位證書”。然而,當他登錄學信網(wǎng),卻怎么都查不出證書信息。王先生找到劉某詢問,被告知“信息尚未同步”。之后,劉某便“人間蒸發(fā)”。
截至案發(fā),王先生總共向劉某轉賬超51萬元。目前,劉某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刑事拘留,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。
在武漢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的岑某,聲稱自己“有門路”,能讓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,通過將身份更替為“國際交流生”,進入知名院校。根據(jù)不同“目標院校”,學生家長向岑某提交了各種報名材料,并交納了5萬元至23萬元不等的服務費。手續(xù)辦完后,岑某先是以院校審核流程復雜等借口拖延入學,其間送來了加蓋“公章”的“報名材料”,但錄取通知書和校園卡卻始終“杳無音信”,部分家長逐漸對岑某起疑。
接到報警后,武漢洪山警方到岑某“承諾入學”的知名院校進行走訪。校方反饋,并未與岑某達成任何形式的合作,所有帶有高校公章的材料均屬偽造。幾天后,岑某被抓獲歸案。根據(jù)她的交代,“上家”方某很快落網(wǎng)。
經(jīng)查,方某和岑某詐騙了12位家長共計134萬元,一些孩子還為了所謂“重點大學錄取機會”,主動放棄了高考志愿填報。目前,犯罪嫌疑人方某、岑某因涉嫌詐騙,被武漢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,案件目前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。
“有渠道、有人脈,能繞過正規(guī)考試錄取流程,是這類詐騙的主要套路?!鞭k案民警透露,許多受騙家長有知識、有見識,完全具備理性判斷能力,只是為了子女前途,加上“熟人”帶來的信任感,雖對風險有所感知,但揣著“搞不成就退錢”的僥幸心理,決定花錢“搏一把”。
湖北觀筑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特表示,如果委托人明知請托事項違反法律規(guī)定,就可能構成“違法請托行為”,不僅相關違法請托約定或合同會被法院認定無效,相關費用往往也很難主張返還,導致“事財兩空”。
近年來,高考、研究生等各類學歷學位考試制度愈發(fā)規(guī)范完善,考場內(nèi)外的身份識別技術也愈發(fā)可靠,“槍手”“代考”等亂象得到有效打擊遏制。但關于花錢辦學歷、進名校的老騙術,每年都有不少家長和考生中招,究其原因,還是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祟。對此,有一句法諺說得好:誠信為本,欺詐難行。
文圖均據(jù)新華社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