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張馨月
夏季來臨,氣溫越來越高,雨水也越來越多,暑邪、濕邪也越來越壯大。高溫潮濕的環(huán)境里,人體新陳代謝旺盛,出汗多,消耗大,此時如果不注意調(diào)理,容易暴發(fā)各種健康問題,不少人倍感倦怠、煩躁、食欲不振……
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在夏季養(yǎng)生?記者采訪了河南省中醫(yī)院中醫(yī)經(jīng)典病房副主任醫(yī)師張文宗、主治醫(yī)師黃琳,為大家?guī)硐募攫B(yǎng)生秘訣。
【夏季養(yǎng)生】養(yǎng)心守陽,防暑祛濕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講道:“火熱為夏,內(nèi)應于心,心主血、藏神?!毕募攫B(yǎng)生應以“養(yǎng)心守陽,防暑祛濕”為主。
黃琳在日常診療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:立夏以來,因濕氣前來就診的患者數(shù)量明顯增多。濕氣有哪些常見癥狀?黃琳從望、聞、問、切四個方面介紹,如若存在以下癥狀則可能為濕氣過重。
望腹部大、面油、頭油、面色黃、眼袋大、手掌偏黃、皮膚濕疹、痤瘡、肥胖、眼袋大、舌苔膩;
聞口中異味重、聲音發(fā)悶有痰音;
問周身困沉、頭蒙、頭困沉、身上困乏,晨起痰多、眼屎多、喜清嗓子,納呆,胸口發(fā)悶,口中黏膩,口氣重,大便黏滯(黏便池,排出不暢,擦不干凈),濕滯胃腸,手腳冰涼(濕阻陽氣),小便渾濁,陰部潮濕,白帶量多,有異味,腳氣等;
切尺膚診皮膚潮濕,舌邊有齒痕脈濡滑。
【夏季傷陽三件事】冷飲、冷食、冷空氣
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?!秉S琳介紹,夏季陽氣旺盛,正是去除寒邪、濕氣的最佳時機。我們可以借助自然的暖陽來化體內(nèi)的寒濕,以保養(yǎng)陽氣。
“夏季傷陽的三件事就是冷飲、冷食和冷空氣?!秉S琳說。夏季易出汗,毛孔處于開放狀態(tài),很多人過分貪涼,因長期吹空調(diào)而損傷陽氣,使得體內(nèi)汗液暑濕無法排出。此舉不僅易致體寒,濕熱也會內(nèi)聚增加,導致頭疼、肌肉酸痛等情況。
因此,夏季養(yǎng)生勿貪涼,若在空調(diào)房里需要注意遠離空調(diào)出風口,睡眠時調(diào)成除濕模式或?qū)L力調(diào)到最小??照{(diào)溫度以26℃左右為宜。
“養(yǎng)陽”的方法有哪些?黃琳介紹,“三伏貼”貼敷是春夏養(yǎng)陽的方法之一,主要用來治鼻炎、咳嗽、哮喘等肺系統(tǒng)的病癥。除了“三伏貼”以外,常用的還有以下幾種方法:
中藥熱罨包。即用大青鹽或者中藥打成粉,放入熱敷包,恒溫箱加熱后在患病部位熱敷。
艾灸神闕穴,以溫化寒濕,提高身體的機能。
中藥局部熏洗治療,常用的是足浴,針對足癬、濕疹等皮膚問題以及關節(jié)炎等皮膚絡脈的瘀滯等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【夏季養(yǎng)心】少思、常樂、使志無怒
夏季在五行屬火,火通于心,火性為陽,陽主動;心為火臟,兩火相遇,容易“上火”;加上夏季天氣炎熱,更容易讓人火氣大,張文宗提醒大家夏季尤其要注意控制情緒、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。
明代名醫(yī)龔廷賢提出“少思,少食,常樂”的養(yǎng)生妙法,即保持樂觀、開朗、豁達的性格,開口常笑,避免思慮過度。中醫(yī)認為,脾主思,久思傷脾,思則氣結。思慮太過會傷及脾胃,引起食欲不振、腹脹腹瀉甚至肌肉消瘦等癥狀。長期思慮過度,還可能會影響心神,輕者失眠,形體消瘦、重者則會神經(jīng)錯亂。
人只有順應四時之規(guī)律才能得以健康生存,夏季是陽氣生發(fā)的時節(jié),保持情緒的舒暢有利于氣血循環(huán),維持生命健康態(tài)。
如何養(yǎng)心?張文宗介紹,要“使志無怒”,少發(fā)脾氣,為人處世寬容為先,要“喜則氣和志達,營衛(wèi)通利”,人不妨活得灑脫些,逍遙自在;要保持心理平衡,得不喜,失不憂。
【夏季睡眠】飯后小憩,以養(yǎng)精神
夏季養(yǎng)生亦離不開充足睡眠。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復精力,緩解疲勞;對于已病者,睡眠又可促進機體修復,利于疾病向愈。
夏季養(yǎng)生從睡好午覺開始。黃琳表示,午睡的時間最好限制在一個小時以內(nèi),午時,即11時~13時,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也是最熱的時候,此時最適宜睡一個午覺,恢復一整個上午因工作消耗掉的氣力。此外,午睡的時候最好不要和衣而睡,睡覺姿勢也應盡量避免坐或趴,避免壓迫到神經(jīng)血管影響氣血流通。
張文宗提到,由于天氣炎熱夜間不易入睡,清晨天亮早,故睡眠通常不足,再者白天出汗較多,體力消耗大,極易疲勞。古人云“飯后小憩,以養(yǎng)精神。”堅持午睡是夏季養(yǎng)生的重要方法,補償夜間睡眠不足和白天工作消耗的精力。夏日午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。晚睡不宜太晚,最好在晚上11時前進入相對睡眠狀態(tài),晨起以6時左右為宜。
【夏季飲食】少油、少鹽、忌重口
合理膳食,對于未病者,可增加營養(yǎng)、提高免疫力;已病者可參與治療,防病傳變?!侗I蔫b》曰:“暑氣酷烈,煉石流金于外,心火煩熾于內(nèi),古人于是時獨宿、淡味?!惫氏募撅嬍钞斠郧宓瓰樵瓌t,以蔬菜、瓜果、瘦肉為主,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黃琳介紹,清淡飲食,是指在膳食平衡、營養(yǎng)合理的前提下,口味偏于清淡的飲食方式,即少油、少糖、少鹽、忌重口味。盡量選擇水煮、涼拌、清蒸等做法,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(yǎng);減少每日糖、鹽攝入量,成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,每日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。
炎炎夏日常常食欲不振,有些人會選擇喝粥,夏季養(yǎng)生粥有哪些推薦?張文宗為大家推薦了以下養(yǎng)生粥譜:
荷葉蓮子粥取新鮮荷葉一張,洗凈,加適量水煎煮成汁,去荷葉,再加入適量水與大米100克、冰糖少許煮粥服食。
荷葉清香可口,芳香祛濕;鮮蓮子性甘、澀、平,無毒;清心醒脾,補脾止瀉,養(yǎng)心安神??勺鱿募厩鍥鲲嬃希部勺鲈缤聿突螯c心服食。適用于高血壓、高脂血癥、肥胖癥,以及夏天感受暑熱,頭昏腦漲、胸悶煩渴、小便短赤、食欲不振等癥。
綠豆粥綠豆100克洗凈,加適量水先將綠豆煮至開花,再加入適量水與大米100克同煮至綠豆熟爛即可食用。
綠豆性涼,味甘,具有解毒、養(yǎng)胃、消暑、止渴、利尿等功能。在炎熱的夏天,綠豆粥是極為理想的解暑劑。
苡仁扁豆粥苡仁50克,炒扁豆50克,粳米100克,加適量水同煮為粥.分早晚2次服食。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,薏苡仁有“健脾益胃,祛風勝濕”的功效;扁豆有消暑化濕、健脾止瀉的作用。二者既是藥物,又是食品,煮粥食之,能健脾益胃、消暑止渴,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,是最為理想的夏令藥粥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