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們既是媽媽的鎧甲,也是媽媽的軟肋”。航天員劉洋出征前在問天閣給自己的一雙兒女寫了一封信,信中劉洋諄諄教導孩子們:人生至善莫大于孝,一定要記得尊重孝敬老人;不要怕困難,不要怕挑戰(zhàn),不要怕失敗;記得讀書、運動,記得守時、自律,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慣。
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。家風相承繼,家國兩相依。家風是一個家族長期秉持的文化內(nèi)涵和道德品質,是一代代人積淀下來的價值追求,反映了一個家族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處事原則。劉洋的父母很重視女兒規(guī)矩意識的培養(yǎng),從不無原則地由著她的性子,也不會把女兒努力的成果視作理所當然。這種言傳身教,無疑是家風傳承的真實注解。
從“不論時代發(fā)生多大變化,不論生活格局發(fā)生多大變化,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”到“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”,再到“好的家風引領人向上向善,不良的家風卻會敗壞社會風氣,貽害無窮”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帶頭抓好家風、廣大家庭弘揚優(yōu)良家風。
抓好家風建設,需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、率先垂范。從諸葛亮的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到包拯的“后世子孫仕宦,有犯臟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;亡歿之后,不得葬于大塋之中,不從吾志,非吾子孫”;從朱伯廬的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”,到曾國藩的“自修之道,莫難于養(yǎng)心;養(yǎng)心之難,又在慎獨”……無一不在彰顯著家風建設的重要性。建設好“小家”,方能更好地建設“大家”。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,要注重家風建設,解鎖“家風密碼”,傳承優(yōu)良家風。
家風的“家”,是家庭的“家”,也是國家的“家”。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,從譚嗣同的“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”到夏明翰的“砍頭不要緊,只要主義真”,再到趙一曼的“誓志為國不為家,涉江渡海走天涯”……他們先大家后小家、為大家舍小家,都在用忠誠書寫壯麗的人生,體現(xiàn)著高尚的家國情懷。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,要將愛國情懷融入到自己的家庭教育、家庭建設當中,以愛國為榮,以叛國為恥。
傳承良好家風,家庭教育是第一關,尤其是黨員干部的家庭,父母更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。每個人的成功途徑千差萬別,但每個人的成功起點,幾乎都與良好家風密不可分。父母尊敬老人,子女就懂得孝順;父母勤儉節(jié)約,子女就懂得節(jié)儉。父母要為子女的成長保駕護航,讓良好的家風家教在子女身上得到繼承和發(fā)揚,讓子女能從良好家風中汲取精神力量,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不會迷失方向。
“正家而天下定矣?!碧ど先娼ㄔO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,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(tǒng)一起來,把實現(xiàn)家庭夢、個人夢融入國家夢、民族夢之中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把我們14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來,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! (周銀)
(責任編輯:梁艷)